股权分置到底是什么意思?(股权流通)

大坏蛋大坏蛋 知识问答 2025-04-26 03:39:58 103 0
  1. 股权分置到底是什么意思?
  2. 股票的流通比例是什么?

股权分置到底是什么意思?

股权分置又称“股份变动”,是指上市公司股份中的原非流通股股份转变为可流通股份,使这部分股份享有上市公司的收益权,但不能流通、不能在证券市场交易,这部分股份称为“股权分置流通股”,而另一部分股份即原流通股股份,则仍然保持非流通状态,这部分股份称为“股权分置非流通股”。

股权分置是指公司在上市前,为了满足上市条件,对原有股东价值进行破减,对原有非公开持股股东以低于其实际股东权益的价格强制征收股份,因此导致公司上市后,原来的非公开股东持有的股份被分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公开流通股,另一部分则被限制流通,不能自由转让,这种被限制流通的股份称为“流通受限股份”。股权分置的实质是对原有股东权益进行破减,削弱其股东权益。股权分置是我国公司改革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大变革。

股权分置到底是什么意思?(股权流通)

所谓股权分置,是指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股东所持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且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称为流通股;而公开发行前股份暂不上市交易,称为非流通股。

股权分置是指将上市公司的法人和自然人股东持有的股份分离开来,即通过发行A股和B股的方式,让法人股东持有A股,自然人股东持有B股,从而实现公司管理和所有权的分离。

A股通常只有投票权而没有或者较少的股息权,而B股通常只有股息权而没有或者较少的投票权,这样可以满足不同类型股东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为公司的管理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在中国,股权分置是为了逐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保护投资者权益而引入的一种制度安排。

股权分置到底是什么意思?(股权流通)

股票的流通比例是什么?

股票的流通比例,是指股份公司可流通股本占总股本的比例。

流通股本是指公司已发行股本中在外流通没有被公司收回的部分,是指可以在二级市场流通的股份。流通股本是一句很有中国特色的股市术语,外国的股票从一上市就是全流通的,总股本就等于流通股本;而中国的股票上市,在未实行股权分置改革前,(个人或集体或国家)法人股是不允许上市流通的,只有部份发行的股票可在二级市场流通,这部份就是所谓的流通股本,2005年开始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后,新上市的股票都是全流通的,过去的法人股也慢慢可以开始在二级市场流通,但却是有数量和时间限制,这就是限售流通股,因为监管部门担心一下子那么多的股票上市,必然会导致资金承接不住而崩盘。慢慢的,中国股市将实现真正的全流通,总股本也就等于流通股了。 在以往的指数计算中,只要是在交易所有权利进行场内流通的股票均算作流通股,这样无论是公司发起人、国有股还是战略投资者的股份,一旦获得流通权,就可以算作自由流通股。

非流通股俗称"大小非",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即小部分。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即股改后,对股改前占比例较小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小于5%的,在股改一年后方可流通,一年以后也不是大规模的抛售,而是有限度的抛售一小部分,为的是不对二级市场造成大的冲击。而相对较多的一部分就是大非)。反之叫大非(即股改后,对股改前占比例较大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以上的,在股改后两年以上方可流通,因为大非一般都是公司的大股东,战略投资者。一般不会抛)。

股权分置到底是什么意思?(股权流通)

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即小部分。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即股改后,对股改前占比例较小的非流通股。

流通股的比例越大,股价越能反应公司的真实价值,也就是我们现在追求的所谓全流通。

流通股的比例越小,说明大、小非的持股越多,股价难以反应公司真实价值。一方面如果股价偏低,大非凭借绝对控股地位,可以实施资产注入,以获得更多股权。另一方面,如果股价偏高,潜在的抛售压力就大,一旦获得流通权,大小非极可能在二级市场抛售,以兑现获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股权流通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