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贵编辑同志:您好!感谢贵平台的正能量传播,但文章中沿用(老赖)一词,实为不妥,无意之中伤害了他人姓氏同胞,使他人姓氏同胞受到无辜躺枪。任何姓氏前加老字或小字,均是该姓氏同胞的特有称谓,这是中华传统文化。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7年3月14日,两会期间,已从工作报告中下架使用“老赖”一词代指失信人,将欠款人定为失信被执行人,不再以“老赖”一词取代。新华社颁发的禁用语中第三部份第二十五条“禁用口头语或专用语中含有民族名称的污辱性说法”。
恳请尽快将该连载撤回改正或删除。 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国学,昌盛华夏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文明,尊重公序良俗,维护社会和谐,尊重人权,保障人权,促进人权。 对姓氏的尊重,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根基。尊重他人,也是等于尊重自己。 语言文字规范化,与素质同在,与形象同在,与文明同在。请严谨规范用词,强化优质服务生态网络环境,谢谢。
老赖这个词不太准备,导致很多人把只要不履行判决的债务人都称之为老赖。实际上不履行法院判决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履行能力拒不履行,一种是无履行能力,之所以要区分清楚,因为两者法律后果是不一样的。
对于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的,这类人在执行阶段仍不履行生效判决,法院依法应当将他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且限制高消费,这类人住星级酒店、乘坐高铁、动产一等座以上座位、乘飞机、购买贵重物品、子女就读贵族学校等等都会受到限制。如果有转移财产、隐匿财产、大额开销不履行判决等有能力拒不履行,可以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确无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债权人要分担更高的商业风险,法律规定这些人不应该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不限制高消费,给他们机会。
我是律师老朱,专注债权债务及不良资产处置和相关法律研究,点赞加关注,每天分享债务催收技巧!
学信网是供人们查询学历的网站,没有失信人员记录
会被限制高消费的,也会被限制出国、子女就学等,还是尽快履行欠款,然后可以提起信用修复功能,针对一些真诚告别失信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希望获得重新得到社会信任的机会,对失信行为进行改正,未至科技公信力平台提供信用修复申请功能,失信单位或企业,通过上传代理人身份证、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身份信息,并填写信用修复信息申请表,可以发起信用修复申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成为失信人员会有什么影响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