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银行发放贷款时,先扣除利息后,在发放。到期后偿还贷款本金
贴现法付息就是比如你问银行借100万。
年利率为10%,银行只会给你90,银行先把利息给扣除后放贷。
故年末应偿还的金额为(100)万元。
非110
扩展资料:
贴现法为短期贷款利息的支付方式之一,另外两种是收款法、加息法。
付息方式不同,短期借款成本计算也会有所不同。
贴现法是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而到期时借款企业要偿还贷款全部本金的一种计息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企业可利用的贷款额只有本金减去利息部分后的差额。
因此贷款的实际利率高于名义利率。
每一件新生事物都具有存在的必要性,所以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优点或者缺点,同样的再贴现政策的应用和实施过程中,必然会有一定的操作困难,那么其具有的优点和缺点包含哪些基本的内容:
简单的说,再贴现政策的最大优点就是,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并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不仅调节货币总量,又可以调节信贷结构。然而,其具有的缺点就可以分为4点内容:
(1)调整贴现率的告示效应是相对的,有时并不能准确的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
(2)市场利率与再贴现率中间的利差会随着利率变化,其波动可能导致再贴现贷款规模以及货币供应量发生非政策意图的较大波动;
(3)利用再贴现率的调整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主动权并不完全在中央银行,不能强迫商业银行借款;
(4)相对于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的效果更难于控制,其再贴现率也不能经常反复变动,缺乏弹性;
贴现业务的主要优点是:它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者的作用,并且既能调节货币供给的总量,又调节货币供给的结构。
贴现业务的主要缺点:是再贴现业务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这就限制中央银行的主动性;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有限。 贴现是一个商业术语,指收款人将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背书后转让给受让人,受让人按票面金额扣去自贴现日至汇票到期日的利息以将剩余金额支付给持票人。
商业汇票到期,受让人凭票向该汇票的承兑人收取款项。
远期汇票经开具后,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人扣除贴现息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或银行购买未到期票据的业务。
我国的票据市场通过票据的签发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业务把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从而有效地传导货币政策。
对于需要融资的企业而言,虽然直接面对的是贴现业务,但作为再贴现这项货币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转贴现及再贴现必然影响到贴现业务的发展。
贴现法是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而到期时借款企业要偿还贷款全部本金的一种计息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企业可利用的贷款额只有本金减去利息部分后的差额,因此贷款的实际利率高于名义利率。 例如,某企业从银行取得借款10000元,期限一年,年利率(名义利率)为8%,利息额为800元(10000*8%);按贴现法付息,企业实际可利用的贷款为9200元(10000-800),该项贷款的实际利率为:800/(10000-800)*100%=8.7%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贴现法使借款企业受到的影响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