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表示,这次宝能和万科的控制权之争,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万科的职业经理人文化,也让我们更清晰地明白,今天无论谁都已经无法改变万科的运营机制。
如果没有职业经理人文化,那万科就不再叫万科了。腾讯众创空间,创业服务平台。严跃进表示,此次万科股权争夺战无论结果如何,对于资本市场、企业来说,都是可以写入商学院教材的案例。其启示有三点:第一是传统地产资本和险资等机构资本会有更大的碰撞,后续险资可能比传统地产资本更有优势,这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是一个挑战。第二是目前地产企业对于企业的股权保护是非常乏力的,地产企业若是处于上市状态,股权保卫的难度会加大。第三企业若自身不变革,那么外部环境和力量就会对企业自身的经营形成特大的冲击力。起源
2015年11月13日,宝能集团在深交所上报了一份万科股份的股权变更申请书,申请增持万科股份至5%。宝能集团的这一行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宝能是一家以股权交易为主营业务的公司,而万科则是一家以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的公司。
引发的争议
宝能集团的增持申请引发了万科股份董事会的紧急会议,并发表了一份声明,称该增持计划是“不合适的、不必要的和破坏性的”,并表示董事会将根据公司的最佳利益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这引起了一场关于宝能集团对万科收购意图的争议,并使得该事件更加复杂化。
万科与宝能之争起源于宝能以高价买入万科股份,但万科管理层认为宝能的举动存在违规操作,引发了股东大会的争议。
此后,宝能与万科管理层展开了一系列的口水战和法律诉讼,最终导致了万科股价的大幅下跌。这场争斗也引发了对于中国企业治理和股权结构的广泛讨论。
万科宝能之争始于2016年,当时宝能集团以及其关联方多次增持万科(000002.SZ)股份,持股比例超过了世界500强房企的龙头企业万科的25%,成为其最大的股东。短短数月之内宝能集团就从持股数几百万股涨至2500万股,形成“快进快出”的现象,引发市场质疑并被证监会关注。
万科创始人郁亮对于宝能的持续增持行为非常不满,认为宝能此举严重损害了万科的长期利益。2016年11月28日,宝能发起了股东议会,透露出增持万科股份的目的为更有利于推动其控制权转移,同时计划替换万科现有管理层。
此后不久,万科的非控股股东恒大集团和金科集团联合上报了一份称宝能有非法控制上市公司意图的报告,引起了市场极大关注。随后宝能集团和万科之间展开长达一年多的权力争夺战,期间出现了各种市场传言,比如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起的针对宝能的“全国股东大会”,等等。
最终,知名企业家孙宏斌出任万科董事长,通过数次增持和现金收购,成功控制了万科。宝能则在2018年11月结束了长达两年的万科投资和权利争夺战,以42.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其持有的万科股份出售给了珠海市国资委。
总的来说,万科宝能之争起因于宝能集团的股权增持,而随后演变为股权争夺战和权力斗争,最终以孙宏斌控制万科和宝能退出万科为收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万科股权之争思考和启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