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私募股权基金外部风险控制
1、组合投资。面临不确定的市场,私募基金可以选择“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可以选择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组合投资,从而将由政策变动而引发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为了提高风险承受能力,私募基金还应当留存足够的资本备用金,这样即便风险降临也不至于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2、及时反馈。政策法律的变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新政策的落实也需要反馈时间。面对新的政策法律调整,私募股权基金一定要果断快速地作出决策,拖沓只能使投融资双方都陷入被动局面。投资机构的领导层应保持足够的政治敏感度,分析政策法规调整会给行业前景及受资企业自身带来哪些影响,进而及时准确地作出判断,决定是坚持投资还是清算放弃,这也是对双方负责的一种做法。
3、共同防御。新的政策法律变动不是针对某家私募机构或企业的,而是为了调整全行业乃至市场。这也使风险变得更加复杂,任何一个私募投资机构的个体行为都难以完全独立地应对。因此,诸家私募股权基金应从行业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齐心协力应对变化。另外,对于具体行业的变动,应及时请教该领域的专家,从技术与市场的角度出发,对未来作出更加准确全面的把控。
(二)私募股权基金内部风险控制
1、完善私募公司治理。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核心在于投资管理委员会,而投管会的中心是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是私募公司治理的中心,投资成效与其个人的能力与经验密不可分。通常而言,基金管理者掌握着私募机构的前进方向,并对基金的日常运作全面负责,其决策水平和判断的准确性事关基金的命运。
2、构建内部控制制度。为将内部风险降到最低,私募股权基金首先应对其所处的风险现状进行系统识别,确定风险管理的对象;其次,结合自身投资方向和具体业务,制定架构清晰、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设计符合实情且严密有效的内控系统、保障层次有序且权责统一的内控防线。
3、加强外部人的监控。私募股权基金要加强对外部人员的监控和考核,这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第一,要明确公司股东和董事会的权利和义务,投资事项要经历客观制衡的流程审批,重点事项需报请董事会决议通过并及时进行信息披露;第二,要强调外部专家的作用。私募机构应聘请富有经验的财务专家、法律专家和行业专家,从内部与外部双重考虑组建投资业务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和投后管理委员会等,从项目调查到投资退出的各个阶段都加强风险把控。
如何把控私募股权基金的风险,我认为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
第一个是作为私募投资人,必然是一个合格投资者。对于自己所投的基金要有自己清晰的认识。包括基金的管理团队、投资方向、投资偏高、历史业绩等。任何投资都有风险,但充分掌握基金的各类信息将有助于投资前的风险评估和预防。
第二个是作为基金管理人,在进行投资时一定要做好项目的尽职调查,对所投标的的前景、团队、结构、财务、法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看团队是重中之重,毕竟事在人为,从企业文化、股东背景、管理层和员工精神面貌等方面多做考察。其次就是行业的大趋势,是趋强的企业还是趋弱的企业。看完企业趋势后就要涉及到具体的财务指标和财务预测了。一般企业经过几年发展,已经能够通过财务来基本判断企业的未来了。看财务尤其要看近几年现金流的情况,经营性现金流是基础,投资性现金流是关键,筹资性现金流是保障。确保所投标的的成长性良好,财务情况健壮。至于诸如法务类的尽调,做好细致调研,规避法律风险即可。最好在投资决策时让标的企业提供一份SWOT分析,然后结合尽调情况综合研判,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