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贴现率,意味着利率降低,意味着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减少,从而减少了货币投放,直接减少了货币供应量。
再贴现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再贴现额的高低,最重要的是,其会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从而整体影响再贴现规模。这也是为什么再贴现率降低会引起货币供给量“多倍”减少。
一般来说降低贴现率就会有更少的银行进行贴现,从而减少市场中流通的货币量,降低货币供给量
贴现率下降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息率的降低。
贴现率(Discount Rate),是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这种贴现率也指再贴现率,即各成员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作担保,作为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利息。
贴现率下降意味着企业或者金融机构用自己的。票据向银行和中央银行贴现的时候,所获得的资金会减少,从而导致资金需求方所获得的金额会有所缩小,导致社会资金流动的下降。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会让接受天线的机构坏账率下降,保证了自己资金的安全,所以这是有两面性的。
贴现率下降,会导致银行拆借资金机会成本升高。从而会提高自己的准备金率。收紧银根,可贷资金市场缩小,利率上升。
再贴现率亦称“重贴现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用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合格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行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一种特别形式,也是中央银行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对宏观经济的控制以间接控制为主的国家,中央银行是通过控制再贴现率来控制再贴现从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当国内出现通货膨胀趋势或已有的通货膨胀加剧时,中央银行就提高再贴现率,加重商业银行的筹资成本,迫使其紧缩信贷,从而抑制物价上升。
贴现率上升,意味着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贷款的成本上升,为了避免这个情况的出现,商业银行会提高自己的准备金储备,即多留一些准备金。这样的话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增多,导致实际准备金增加,从而提高了实际准备金率。而货币创造乘数是实际 准备金率的倒数。故贴现率的上升会造成货币创造乘数的下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力度”的要求,提高金融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能力,央行对部分分支行增加再贴现额度120亿元。央行此举被业界认为是上半年定向政策的延续,后续还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等工具,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央行明确要求,120亿元新增再贴现额度要全部用于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
“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再贴现管理,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央行为此提出了五项措施:一是优化再贴现支持对象。优先支持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
二是促进扩大“三农”、小微企业融资。对涉农票据和小微企业签发、收受的票据以及中小金融机构承兑、持有的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对票面金额500万元以下的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
三是提高再贴现额度使用效率。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按照涉农和小微企业票据的分布情况,优化再贴现额度的地区结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降低再贴现率的影响因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